美國
國家概況:
國名:美利堅合眾國(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)。
首都: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(qū)(Washington D.C.)。
人口: 2.83億(2001年)。其中白人約占84%,黑人約占13%,亞裔3.3%,華人約160多萬,多已入美國籍。
面積:937.2615萬平方公里,本土東西長4500公里,南北寬2700公里,海岸線長22680公里。
語言:英語。
宗教:57%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,28%信奉天主教,2%信奉猶太教,信奉其他宗教的占4%,不屬于任何教派的占9%。
國慶日: 7月4日(美國獨立日,1776年)。
綜合信息:
簡況: 位于北美洲中部,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。北與加拿大接壤,南靠墨西哥灣,西臨太平洋,東瀕大西洋。海岸線22680公里。大部分地區(qū)屬于大陸性氣候,南部屬亞熱帶氣候。中北部平原溫差很大,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-3℃,7月24℃;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℃,7月28℃。 原為印第安人聚居地。15世紀末西班牙、荷蘭、法、英等國開始向北美移民。到1773年,英已建立13個殖民地。1775年爆發(fā)獨立戰(zhàn)爭。1776年7月4日通過《獨立宣言》,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。1787年制定聯(lián)邦憲法,1788年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(tǒng)。在1776年后的100年內(nèi),美領土幾乎擴張了10倍。
行政區(qū)劃:全國共分50個州和1個特區(qū)(哥倫比亞特區(qū)),有3042個縣。聯(lián)邦領地包括波多黎各和北馬里亞納;海外領地包括關島、美屬薩摩亞、美屬維爾京群島等。各州名稱:艾奧瓦、堪薩斯、肯塔基、路易斯安那、緬因、馬里蘭、馬薩諸塞、密歇根、明尼蘇達、密西西比、密蘇里、蒙大拿、內(nèi)布拉斯加、亞拉巴馬、阿拉斯加、亞利桑那、阿肯色、加利福尼亞、科羅拉多、康涅狄格、特拉華、佛羅里達、佐治亞、夏威夷、愛達荷、伊利諾伊、印第安納、內(nèi)華達、新罕布什爾、新澤西、新墨西哥、紐約、羅得島、南卡羅來納、南達科他、田納西、得克薩斯、猶他、佛蒙特、北卡羅來納、北達科他、俄亥俄、俄克拉何馬、俄勒岡、賓夕法尼亞、弗吉尼亞、華盛頓、西弗吉尼亞、威斯康星、懷俄明。
憲法:1776年7月4日制定了憲法性文件《聯(lián)邦條例》。1787年5月制定了憲法草案,1789年3月第一屆國會宣布生效。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為獨立、統(tǒng)一國家的成文憲法。兩個世紀以來,共制定了27條憲法修正案。重要的修改有:1791年9月由國會通過的包括保證信仰、言論、出版自由與和平集會權利在內(nèi)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,后通稱“民權法案”(或“權利法案”);1865年和1870年通過的關于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的第13條和15條修正案;1951年通過的規(guī)定總統(tǒng)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(tǒng)升任總統(tǒng)的第25條修正案。憲法的主要內(nèi)容是建立聯(lián)邦制的國家,各州擁有較大的自主權,包括立法權;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,立法、行政、司法三部門鼎立,并相互制約。
國會:國會是最高立法機構,由參、眾兩院組成。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(chǎn)生。參議員每州2名,共100名,任期6年,每兩年改選1/3。眾議員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,共435名,任期兩年,期滿全部改選。兩院議員均可連任,任期不限。參眾議員均系專職,不得兼任政府職務。本屆國會(第107屆)于2000年11月7日與總統(tǒng)大選同時通過選舉產(chǎn)生。參議院三分之一席位(34席)和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經(jīng)過改選。共和黨和民主黨在新一屆國會參、眾兩院的席位對比分別變成50:50和221:212(眾院中另兩席為獨立人士)。
政府:總統(tǒng)內(nèi)閣制?偨y(tǒng)是國家元首、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?偨y(tǒng)的行政命令與法律有同等效力。政府內(nèi)閣由各部部長和總統(tǒng)指定的其他成員組成。內(nèi)閣實際上只起總統(tǒng)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,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。
司法:設聯(lián)邦最高法院、聯(lián)邦法院、州法院及一些特別法院。聯(lián)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的法官和8名大的法官組成,終身任職。聯(lián)邦最高法院有權宣布聯(lián)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無效。
主要政黨:
民主黨(Democratic Party):1791年成立,當時稱共和黨。1794年改稱民主共和黨,1828年改為民主黨。1861年南北戰(zhàn)爭前夕,民主黨內(nèi)部分裂,該黨的南方奴隸主策劃叛亂。南北戰(zhàn)爭結束后,民主黨在野24年。1885年克利夫蘭當選總統(tǒng)執(zhí)政。此后該黨又大部分時間在野。1933年開始,民主黨人羅斯福、杜魯門、肯尼迪、約翰遜、卡特、克林頓先后當選總統(tǒng)執(zhí)政。該黨領袖為總統(tǒng)或落選總統(tǒng)候選人,主席特里•麥考利夫(Terry McAuliffe)。其黨員是大選中投其候選人票的選民。
共和黨(Republican Party):成立于1854年。1861年林肯就任總統(tǒng),共和黨首次執(zhí)政。此后至1933年的70多年中,除16年外,共和黨一直主政白宮。1933年以后,曾有艾森豪威爾(1953年1月至1961年1月),尼克松、福特(1969年1月至1977年1月),里根(1981年1月至1989年1月),老布什(1989年1月至1993年1月)執(zhí)政。該黨領袖為總統(tǒng)或落選的總統(tǒng)候選人,主席吉姆•吉爾摩(Jim Gilmore)。一般在總統(tǒng)大選中投票給該黨候選人的選民即為其黨員。
國名:美利堅合眾國(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)。
首都: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(qū)(Washington D.C.)。
人口: 2.83億(2001年)。其中白人約占84%,黑人約占13%,亞裔3.3%,華人約160多萬,多已入美國籍。
面積:937.2615萬平方公里,本土東西長4500公里,南北寬2700公里,海岸線長22680公里。
語言:英語。
宗教:57%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,28%信奉天主教,2%信奉猶太教,信奉其他宗教的占4%,不屬于任何教派的占9%。
國慶日: 7月4日(美國獨立日,1776年)。
綜合信息:
簡況: 位于北美洲中部,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。北與加拿大接壤,南靠墨西哥灣,西臨太平洋,東瀕大西洋。海岸線22680公里。大部分地區(qū)屬于大陸性氣候,南部屬亞熱帶氣候。中北部平原溫差很大,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-3℃,7月24℃;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℃,7月28℃。 原為印第安人聚居地。15世紀末西班牙、荷蘭、法、英等國開始向北美移民。到1773年,英已建立13個殖民地。1775年爆發(fā)獨立戰(zhàn)爭。1776年7月4日通過《獨立宣言》,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。1787年制定聯(lián)邦憲法,1788年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(tǒng)。在1776年后的100年內(nèi),美領土幾乎擴張了10倍。
行政區(qū)劃:全國共分50個州和1個特區(qū)(哥倫比亞特區(qū)),有3042個縣。聯(lián)邦領地包括波多黎各和北馬里亞納;海外領地包括關島、美屬薩摩亞、美屬維爾京群島等。各州名稱:艾奧瓦、堪薩斯、肯塔基、路易斯安那、緬因、馬里蘭、馬薩諸塞、密歇根、明尼蘇達、密西西比、密蘇里、蒙大拿、內(nèi)布拉斯加、亞拉巴馬、阿拉斯加、亞利桑那、阿肯色、加利福尼亞、科羅拉多、康涅狄格、特拉華、佛羅里達、佐治亞、夏威夷、愛達荷、伊利諾伊、印第安納、內(nèi)華達、新罕布什爾、新澤西、新墨西哥、紐約、羅得島、南卡羅來納、南達科他、田納西、得克薩斯、猶他、佛蒙特、北卡羅來納、北達科他、俄亥俄、俄克拉何馬、俄勒岡、賓夕法尼亞、弗吉尼亞、華盛頓、西弗吉尼亞、威斯康星、懷俄明。
憲法:1776年7月4日制定了憲法性文件《聯(lián)邦條例》。1787年5月制定了憲法草案,1789年3月第一屆國會宣布生效。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為獨立、統(tǒng)一國家的成文憲法。兩個世紀以來,共制定了27條憲法修正案。重要的修改有:1791年9月由國會通過的包括保證信仰、言論、出版自由與和平集會權利在內(nèi)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,后通稱“民權法案”(或“權利法案”);1865年和1870年通過的關于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的第13條和15條修正案;1951年通過的規(guī)定總統(tǒng)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(tǒng)升任總統(tǒng)的第25條修正案。憲法的主要內(nèi)容是建立聯(lián)邦制的國家,各州擁有較大的自主權,包括立法權;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,立法、行政、司法三部門鼎立,并相互制約。
國會:國會是最高立法機構,由參、眾兩院組成。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(chǎn)生。參議員每州2名,共100名,任期6年,每兩年改選1/3。眾議員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,共435名,任期兩年,期滿全部改選。兩院議員均可連任,任期不限。參眾議員均系專職,不得兼任政府職務。本屆國會(第107屆)于2000年11月7日與總統(tǒng)大選同時通過選舉產(chǎn)生。參議院三分之一席位(34席)和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經(jīng)過改選。共和黨和民主黨在新一屆國會參、眾兩院的席位對比分別變成50:50和221:212(眾院中另兩席為獨立人士)。
政府:總統(tǒng)內(nèi)閣制?偨y(tǒng)是國家元首、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?偨y(tǒng)的行政命令與法律有同等效力。政府內(nèi)閣由各部部長和總統(tǒng)指定的其他成員組成。內(nèi)閣實際上只起總統(tǒng)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,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。
司法:設聯(lián)邦最高法院、聯(lián)邦法院、州法院及一些特別法院。聯(lián)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的法官和8名大的法官組成,終身任職。聯(lián)邦最高法院有權宣布聯(lián)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無效。
主要政黨:
民主黨(Democratic Party):1791年成立,當時稱共和黨。1794年改稱民主共和黨,1828年改為民主黨。1861年南北戰(zhàn)爭前夕,民主黨內(nèi)部分裂,該黨的南方奴隸主策劃叛亂。南北戰(zhàn)爭結束后,民主黨在野24年。1885年克利夫蘭當選總統(tǒng)執(zhí)政。此后該黨又大部分時間在野。1933年開始,民主黨人羅斯福、杜魯門、肯尼迪、約翰遜、卡特、克林頓先后當選總統(tǒng)執(zhí)政。該黨領袖為總統(tǒng)或落選總統(tǒng)候選人,主席特里•麥考利夫(Terry McAuliffe)。其黨員是大選中投其候選人票的選民。
共和黨(Republican Party):成立于1854年。1861年林肯就任總統(tǒng),共和黨首次執(zhí)政。此后至1933年的70多年中,除16年外,共和黨一直主政白宮。1933年以后,曾有艾森豪威爾(1953年1月至1961年1月),尼克松、福特(1969年1月至1977年1月),里根(1981年1月至1989年1月),老布什(1989年1月至1993年1月)執(zhí)政。該黨領袖為總統(tǒng)或落選的總統(tǒng)候選人,主席吉姆•吉爾摩(Jim Gilmore)。一般在總統(tǒng)大選中投票給該黨候選人的選民即為其黨員。